|
||||||||||||||||||||||||||||||||||||||||||||||||||||||||||||||||||||||||||||||||||||||||||||||||||||||||||||||||
通用名 BP:Arachis oil JP:Peanut oil PhEur:Arachidis oleum USPNF:Peanut oil
化学名和CAS注册号 Peanut oil [8002-03-7]
分子式 分子量 精制花生油的典型分析表明:它以甘油酯形式存在,其中酸的组成为:花生酸2.4%;山嵛酸3.1%;棕榈酸8.3%;硬脂酸3.1%;木蜡酸1.1%;亚油酸26.0%和油酸56.0%(1)。
制造工艺 精制的花生油系从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é(Fam. Leguminosae)的种子中得到的。种子除去花生壳后用强力液压机压榨。粗油呈亮黄到亮棕色,提纯后可用于食品或药品。可添加适当的抗氧剂。
类别 油性赋形剂;溶剂。
制剂应用 花生油作为辅料用于药物制剂中主要是用作肌内缓释注射剂的溶剂。也可在局部用药物制剂中用作赋形剂和用作维生素及激素的溶剂。最近还被用于小丸缓释制剂,鼻腔用药物传递系统和控释注射剂。 治疗上,含有花生油的乳剂常被用作营养剂、软化大便的灌肠剂和软化耳垢的滴耳剂。其还可以口服(通常与山梨醇同服),作为胆囊照相术前的胆囊排空剂。 花生油还被广泛用于食用油。
性状 花生油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淡淡的坚果气味和清淡的坚果味。3℃左右开始变浑浊,更低温度下则部分固化。
药典标准 参见表Ⅰ。
一般性质 自燃温度:443℃ 密度: 0.915g/cm3(25℃) 闪点:283℃ 凝固点:-5℃ 羟值:2.5~9.5 界面张力: 19.9mN/m(25℃) 折射率:n =1.466~1.470 溶解度:极微溶于乙醇(95%);可溶于苯、四氯化碳和油;可与二硫化碳、氯仿、乙醚和己烷混溶。 表面张力:25℃时为37.5mN/m 动力黏度:37℃时为35.2mPa s (35.2cP) 运动黏度:37℃时为39.0mm2/s (39.0cSt)
表Ⅰ:花生油的药典标准
稳定性和贮藏条件 花生油是相当稳定的。但露置于空气中会慢慢变稠、酸败。凝固的花生油在使用前应完全熔化并混匀。花生油可通过无菌过滤法或干热灭菌,如150℃下灭菌1小时。 花生油应充满盛装于气密、遮光容器中,贮藏温度不应超过40℃。欲用于注射用制剂者应贮藏于玻璃容器中。
配伍禁忌 氢氧化碱会使花生油皂化。
安全性 花生油口服15~60mL或直肠灌肠100~500mL,有轻度通便作用。 有大量文献报道有关食品或药物处方中花生油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食用花生酱后出现严重的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休克。有些研究人员指出婴儿在使用含有花生油的制剂(包括婴儿制剂和局部用处方)时,会伴有花生致敏作用,从而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应避免或禁止应用此类产品。然而,对于药物制剂在引起过敏所发挥的作用存在争议,因为此类制剂中所含的高纯花生油不含有能引起敏感体质人群产生过敏反应的蛋白质。 花生油静脉注射有害,不应用于此类处方。
操作注意事项 遵守材料操作环境及数量相应的常规注意事项。花生油溢出后使物体表面很滑,所以在废弃前应覆盖惰性吸附材料。
法规 被收录于FDA《非活性组分指南》(肌肉注射、局部用制剂、口服胶囊和阴道用乳剂)。见于英国已许可的非注射和注射用药品。
同类物质 芸苔油;玉米油;棉子油;麻油;豆油;葵花油。
注释 前面提到过花生油有潜在的致命反应,因此现在某些食品通常在标签上注明该产品中含有花生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