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
BP:Sodium benzoate
JP:Sodium benzoate
PhEur:Natrii benzoas
USPNF:Sodium benzoate
别名
安息香酸钠.
化学名和CAS注册号
Sodium benzoate[532-32-1]
分子式 分子量
C7H5NaO2 144.11
制造工艺
将苯甲酸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处理制得。
类别
抗菌防腐剂;片剂和胶囊剂的润滑剂。
制剂应用
在化妆品,食品,和药物制剂中主要用作抗菌防腐剂。在口服制剂中,常用浓度为0.02~0.5%,在注射制剂中常用浓度为0.5%,在化妆品中常用浓度为0.1~0.5%。由于苯甲酸钠的作用范围所需的pH范围较窄,它的用途也受到限制。
由于苯甲酸钠有较大的溶解度,在某些条件下使用时比苯甲酸更好。但在某些应用时,使产品产生厌人的气味。2~5%w/w的苯甲酸钠也曾被用作片剂的润滑剂。也曾用苯甲酸钠口服或注射来测定肝功。
性状
苯甲酸钠为白色粒状或结晶性粉末略有吸湿性。无臭,或微有安息香香气,并带有厌人的甜味和碱味。
药典标准
见表Ⅰ。
表Ⅰ:安息香酸钠的药典标准
测试项目 |
JP 2001 |
PhEur 2002 |
USPNF 20 |
鉴别 |
+ |
+ |
+ |
酸碱度 |
+ |
+ |
+ |
溶液外观 |
+ |
+ |
- |
砷 |
≤2ppm |
- |
- |
氯化物 |
+ |
≤200ppm |
- |
重金属 |
≤20ppm |
≤10ppm |
≤0.001% |
有机挥发性杂质 |
- |
- |
+ |
干燥失重 |
≤1.5% |
≤2.0% |
≤1.5% |
邻苯二甲酸 |
+ |
- |
- |
硫酸盐 |
+ |
- |
- |
总氯量 |
- |
≤300ppm |
- |
含量(按干品计算) |
≥99.0% |
99.0~100.5% |
99.0~100.5% |
一般性质
酸碱度:pH=8.0(在25℃下的饱和溶液)。在pH大于5时相对无活性。。
抗菌活性:苯甲酸钠的抗微生物和抗真菌的性质,是由于未解离的苯甲酸的作用,因此,在酸性溶液(pH2~5)中,防腐活性最好。在碱性条件下几乎没有作用。
密度:在24℃下为1.497~1.527g/cm3
冰点下降:0.24℃(1.0%w/v)
渗量:2.25% w/v的水溶液跟血清等渗。
分配系数:植物油:水=3~6
溶解度:见表Ⅱ。
表Ⅱ:苯甲酸钠的溶解度
溶剂 |
20℃下的溶解度,除另有说明外 |
乙醇(95%) |
1:75 |
乙醇(90%) |
1:50 |
水 |
1:1.8 在100℃下1:1.4 |
稳定性和贮藏条件
水溶液用热压灭菌法或过滤灭菌法灭菌。
散装物应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配伍禁忌
与以下四种化合物有配伍禁忌:白明胶,正铁盐,钙盐,和重金属盐,包括银,铅和汞。与高岭
土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会降低防腐活性。
安全性
食入的苯甲酸钠,与肝中的甘氨酸结合,产生马尿酸,并由尿排出。苯甲酸钠的中毒症状跟水杨酸盐的中毒症状相似。游离的苯甲酸口服给药,会引起严重的胃刺激,苯甲酸钠大量服用时有很好的耐受性,例如,口服200ml含有6g苯甲酸钠的水溶液,可用作肝功检查。
临床数据表明,苯甲酸钠可以产生非免疫学性接触性荨麻疹和非免疫学性直接的接触性反应。但人们认识到这些反应严重地影响皮肤,因此,浓度应于低于5%时使用以保证安全。一般认为这种非免疫学现象只在设计给婴儿或儿童的药物剂型中出现。
虽然对照研究表明:苯甲酸在病人中荨麻疹的发生率并不比安慰剂乳糖高,但是还有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和风疹反应应该考虑进去。
有人建议,咖啡因和苯甲酸钠注射液不宜用于婴儿;然而,有些人将苯甲酸钠用于治疗一些新生儿的新陈代谢混乱。
WHO按照苯甲酸计算,每天苯甲酸盐的吸入量每千克体重不应超过5mg。
LD50(小鼠,肌注):2.3g/kg
LD50(小鼠,静注):1.4 g/kg
LD50(小鼠,口服):1.6 g/kg
LD50(兔子,口服):2.0 g/kg
LD50(大鼠,静注)1.7 g/kg
LD50(大鼠,口服):4.1 g/kg
参见安息香酸。
操作注意事项
遵守材料操作的环境和数量相应的常规注意事项。苯甲酸钠对眼睛和皮肤可能有刺激性。建议戴护眼镜,戴橡胶或塑料手套。
法规
已列入GRAS中。在欧洲准许作为食品添加剂。以载入FDA《非活性组分指南》(牙用制剂,IM和IV注射液,口服胶囊剂,溶液剂和片剂,直肠用制剂和局部制剂)。在英国准许用于胃肠道制剂中。
同类物质
苯甲酸;苯甲酸钾。
注释
安息香酸钠的EINECS号为208-534-8。
默克和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00年。当时默克便开始了在中国的业务,通过上海,广州,天津等口岸经营高纯度化学品。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默克已经在中国的主要城市设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历史见证了默克在中国的发展轨迹。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作为默克化工旗下的独资子公司,从事默克化工旗下药用原辅料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开拓。2005年默克集团在上海成立了中国采购中心,支持整个默克集团在中国的原材料采购,为化工产品和医药产品建立新的原材料供应源,为供应商和默克集团带来价值增值服务。
今天,作为默克集团在全球的四大市场之一,默克化工在中国拥有6个分公司,覆盖全国的18个城市,员工超过7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