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
BP:Chlorocresol
PhEur:Chlorocresolom
USPNF:Chlorocresol
化学名和CAS注册号
4-Chloro-3-methylphenol (4-氯-3-甲基苯酚) [59-50-7]
分子式 分子量
C7H7ClO 142.58
制造工艺
氯甲酚的制备可由间-甲酚氯化制得。
类别
抗菌剂;消毒剂。
制剂应用
氯甲酚在化妆品和制剂处方中用作抑菌剂。除了口服制剂,它在各种制剂中的浓度可达到0.2%。氯甲酚对细菌,芽胞,霉菌和酵母有效;它在酸性介质中的活性最大。在某些辅料特别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其抑菌效果会降低。
在较高浓度下,氯甲酚是一有效的消毒剂,见表Ⅰ。
表Ⅰ:氯甲酚的用途
用途 |
浓度(%) |
滴眼剂 |
0.05 |
注射剂 |
0.1 |
洗发剂和其它化妆品 |
0.1~0.2 |
局部用乳膏或乳剂 |
0.075~0.12 |
性状
无色或近无色的、有酚的特臭,为双晶或结晶性粉末。
药典标准
见表Ⅱ。
表Ⅱ:氯甲酚的药典标准
检测项目 |
PhEur 2002 |
USPNF 20 |
鉴别 |
+ |
+ |
性状 |
+ |
- |
溶液外观 |
+ |
+ |
熔程 |
64~67℃ |
63~66℃ |
非挥发性物质 |
≤0.1% |
≤0.1% |
酸碱度 |
+ |
- |
有关物质 |
≤1.0% |
- |
含量(按干品计) |
98.0~101.0% |
99.0~101.0% |
一般性质
抗菌活性:氯甲酚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芽胞、霉菌和酵母菌都有杀灭作用。在酸性溶液中活性最大,杀菌效果随pH升高而下降,pH超过9时没有活性。由于和包装材料或其它辅料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配伍禁忌,氯甲酚往往因在处方中的作用被破坏,而降低其抗菌活性。有报道指出,氯甲酚与其它抑菌剂如2-苯乙醇有协同抗菌效果。报道的氯甲酚的MIC列于表Ⅲ中。
表Ⅲ:氯甲酚的MIC
微生物 |
MIC(mg/ml) |
黑曲霉菌 |
2500 |
白色念珠菌 |
2500 |
大肠杆菌 |
1250 |
肺炎克雷白杆菌 |
625 |
绿脓杆菌 |
1250 |
荧光假单胞菌 |
1250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625 |
细菌:浓度约为0.08%,接触10分钟,就可杀菌,一般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2%。
真菌:氯甲酚对霉菌和酵母菌有效。杀真菌的浓度范围为0.01~0.04%(接触24小时后)。
芽胞:温度为80℃或80℃以上,浓度超过0.012 %时,氯甲酚对芽胞有作用。但在室温下活性大大降低。对于那些不能耐受高压灭菌的药物溶液,曾经采用的一种药典中收载的灭菌方法是加入0.2%氯甲酚,98~100℃加热30分钟。
沸点:235℃
解离指数:pKa = 9.2
闪点:110℃(开口法)
熔点:双晶的熔点为55.5℃和65℃。
分配系数:25℃下:
液体石蜡∶水 = 1.53
花生油∶水 = 117
溶解度:见表Ⅳ。
表Ⅳ:氯甲酚的溶解度
溶剂 |
20℃下的溶解度(另注明的除外) |
丙酮 |
溶解 |
氢氧化碱溶液 |
溶解 |
氯仿 |
溶解 |
乙醇 |
1︰0.4 |
乙醚 |
溶解 |
脂肪油 |
溶解 |
甘油 |
溶解 |
萜烯 |
溶解 |
水 |
1︰260(a) |
|
100℃下,1︰50(a) |
(a):水中溶解度可因存在电解质而降低,特别是氯化钠,氯化钾和硫酸钾。
蒸气压:100℃,0.67 kPa。
稳定性和贮藏条件
氯甲酚室温下稳定,但在蒸气中易挥发。水溶液可以热压灭菌。暴露在空气和阳光中,水溶液会变黄。油或甘油的溶液可在160℃加热1小时。散装料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避免光照,置于阴晾干燥处。
配伍禁忌
氯甲酚与强碱接触会分解,放热或发烟从而引起爆炸性燃烧。氯甲酚也与氯化钙溶液、磷酸可待因、盐酸海洛因、罂粟碱和盐酸奎宁有配伍禁忌。遇铁盐时会变色。另外,氯甲酚与有机物质如橡胶、某些塑料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强大的吸附或结合趋势。
溶液中的氯甲酚可被吸附于橡胶塞而损失。与聚乙烯接触时,开始由于吸附作用而迅速损失,随后穿透进入聚乙烯内部,其吸附与温度有关。预先用氯甲酚浸泡这些物质,也可降低因吸附作用而致氯甲酚的损失,但不能减少穿透所致的损失。氯甲酚也可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醋酸纤维素所吸收。聚丙烯和刚性聚氯乙烯对其吸收损失很少。
浓度为0.1 %时,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80的存在下,氯甲酚可能完全失活,其杀菌活性也会因与西土马哥(cetomacrogol)或甲基纤维素的结合而降低。在乳化或增溶系统中,氯甲酚易分配进入油相,特别是植物油中。
安全性
氯甲酚主要在局部用制剂中用作抑菌防腐剂,但也用于雾化溶液、眼用制剂和注射剂中,但是它不能用于鞘内、(脑)池内和硬膜外的注射剂处方中。
氯甲酚通过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的代谢反应经尿排泄,主要以结合物的形式排出而极少以原形排泄。
氯甲酚虽然毒性比苯酚小,但对皮肤、眼睛和黏膜有刺激性,据报道,用作辅料时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虽然斑贴试验(patch tests)表明,浓度为0.2%时,氯甲酚不是主要的刺激物,但是长期将氯甲酚应用于皮肤会产生致敏反应。与类似的抑菌剂氯二甲苯酚有交叉致敏作用。
当全身用药时,特别是用0.15 %氯甲酚抑菌的的肝素注射剂,所引起的延迟刺激作用和过敏反应与氯甲酚有关。
LD50(小鼠,静脉注射):0.07 g/kg
LD50(小鼠,口服):0.6 g/kg
LD50(小鼠,皮下注射):0.36 g/kg
LD50(大鼠,口服):1.83 g/kg
LD50(大鼠,皮下注射):0.4 g/kg
操作注意事项
遵守材料操作的环境和数量相应的常规注意事项。氯甲酚对皮肤、眼和黏膜有刺激性。建议使用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遇热和明火,氯甲酚有轻微的火灾危险。燃烧时产生含有光气和氯化氢的高毒性烟气。
法规
已收载于FDA《非活性组分指南》(局部应用乳膏和乳剂)中。英国准许用于非注射和注射制剂中。
同类物质
甲酚;氯二甲苯酚。
注释
氯甲酚即使浓度很低,为0.05~0.1%,也有异臭,在制剂中难以掩盖。
虽然在欧洲,氯甲酚已被用于注射剂中,但在美国还未被许可应用。
氯甲酚的EINECS号为200-431-6。